2021-09-07 14:30:27 南方都市报
万元以上研学游较2019年下降约三成。
8月31日,广东省教育厅发布《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,其中明确研学实践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。在刚刚结束的暑假,中小学生研学参与情况如何?疫情对研学游产生哪些影响,家长们希望未来研学如何发展?
南都民调中心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组(以下简称“课题组”)日前发起相关民意调查,共回收847份中小学生家长的问卷,并与2019年课题组实施的同题调查进行纵向比较研究,于近日发布《中小学生暑假研学调查报告(2021)》。
报告显示,当前暑假研学现象比两年前更普遍,今年参加的受访者比例超过七成,其中广州受访者约占一成。今年研学受疫情影响较大,选择本地游学的受访者最多,因此研学费用较2019年大幅减少。就广州而言,广州受访家长更倾向选择跨省研学,过半人研学花费在5001-10000元。两年过去了,受访家长对研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八成受访家长认为研学有必要,超七成家长表示今后孩子还会参加。针对游而不学等频繁出现的问题,六成受访者希望加强研学安全保障,期待研学纳入学校课后托管体系。
调查概述
本次问卷调查于8月20日至8月24日开展,通过网络推送的方式,共回收847份有效问卷,受访对象皆为中小学生家长,其中广州的样本占10.97%。
中小学生暑假研学现象趋普遍化
与两年前相比,目前中小学生暑假参加研学的现象更为普遍。本次调查发现,77.10%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今年暑假参加了研学,比2019年参加研学的学生比例多出约13%,其中广州受访者中约占一成。
就研学组织而言,培训机构(36.60%)与学校(34%)等组织的游学仍然是不少家长的首选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有30位受访家长选择自己带孩子研学。家住广州的邹女士告诉研究员,由于疫情,今年暑假学校就没有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活动。为此,邹女士联合其他两位家长自发组织了学党史主题一天研学,带领包括女儿在内的10余名学生前往市内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,让孩子对党史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。
四成半受访家长今年选择本地游学
今年本土疫情零散多发,家长在孩子研学地点的选择上有何新变化?调查发现,45.64%的受访家长今年选择让孩子在本地游学,占比最高;其次是跨市游学,占32.77%,选择跨省游学的仅有21.59%。相比其他地区,广州受访家长选择跨省游的比例最高,占比38.1%。
哪类主题的研学游最受欢迎?知识科普型的选择比例最高,占50.69%;其次是体验考察型和自然观赏型,分别占13.02%、12.56%。在本地游学的学生更多是选择知识科普型的,跨省、跨市游学的则更多是选择体验考察型。
万元以上研学游较2019年下降约三成
与2019年相比,今年暑假受访家长的研学花费整体大幅减少。以1万元费用为界线作纵向比较,2019年研学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受访家长最多(50.51%),而今年研学费用在1万元以下的受访家长最多,比例高达83.77%,研学费用1万元以上的受访者仅有16.23%,比两年前减少了约35%;而以消费区间作纵向比较,今年暑假研学消费区间主要集中在5000元以下(46.40%),而2019年的消费区间主要是5001-10000元(35.86%)。广州受访家长的消费区间主要是5001-10000元,占55.56%。
研学费用的减少,可能与家长选择的研学地点有关。因为境外疫情风险较大,海外研学不可行,加上暑假期间本土疫情多发,家长便倾向于让孩子就近游学,因此交通费用大大减少,整体开销明显降低。如家住广西的杨女士今年就让儿子参加本地的军事夏令营活动,研学前后15天,由于是在本地,整个研学活动花费仅两三千元。前述邹女士选择让女儿在本地游学,整个行程也就只花了不足50元的交通费。
开阔眼界仍是主要目的,九成半受访者表示达到预期
调查中,开阔眼界、增长见识仍是大家参加研学的主要目的,占68.15%;63.71%的受访家长则表示研学游寓教于乐,孩子接受程度高;60.03%的受访家长则希望通过研学培养孩子的兴趣,个性化发展。
对于预期目标,九成半的受访者认为此次暑假游学达到了预期目的,其中43.64%认为完全达到,51.45%认为基本达到,较两年前提高4个百分点,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对研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更加认可研学的意义。杨女士告诉研究员,经过此次研学,她的儿子变得更加开朗,也更懂事了,能够主动帮忙做家务,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推脱不做,研学效果超出杨女士的期待范围。
疫情成今年研学最大影响因素
在问及选择研学项目最重视的因素时,两年前受访者认为行程安排及学习内容质量更重要,但在疫情的影响下,今年受访家长更看重疫情防控形势及防疫措施、安全保障等因素,平均综合得分分别为6.17、5.69,其次才是研学质量、路线设计安排,平均综合得分分别是4.31、4.1。广州研学品牌“学以成人”的创始人林斌也表示,今年其公司尤为重视疫情防控措施,都是建议学员测完核酸才来,每天做好测体温、带足消毒纸巾等必备工作。
今年疫情零散多发,广州、南京、张家界等地陆续出现疫情,对研学组织造成了影响。林斌自2018年夏天创业,据他介绍,今年暑假“学以成人”设计了5条研学线路,从7月3日开始出发。但受疫情影响,8月7日之后线路就全停了,暑假前跟一些学校谈好的合作,也因为疫情暂停。疫情发生前,其公司一年安排800-1000人次研学,但今年估计只有500人次。广州地铁博物馆也反映,今年7月基本没举办过研学活动,8月也只举办了两次而已,其中一次只有19个小朋友,暑假期间研学活动和参与人员都大大减少。68.72%的受访家长也表示疫情影响了孩子的暑假研学计划,有两成受访家长表示今年孩子没有参加研学。问及原因,76.8%的人表示疫情之下不想随便外出。
那么顺利成行的有多少人呢?有49.82%的人反映如期完成,顺利成行;27.39%的人则表示虽然最终成行,但中间有波折,还有两成人反映最后没有成行。
游而不学、安全隐患等问题比前年更突出
近年来,虽然研学市场异常火爆,但游学中的各种问题屡屡见诸报端。林斌也发现,当前研学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,一是研学组织比较杂乱,层层转包的现象时有发生。二是游而不学的问题严重,名义上是研学,实际上是旅游。三是研学组织没有清晰的教育理念、教学目的和课程体系。在他看来,真正的研学,应该是把课堂搬到户外,搬到具体的社会情境中,需要做严谨的教学设计。
不少家长也反映当前游而不学的问题愈发严重,占42.15%,比2019年高出约10%。还有39.32%吐槽研学机构防疫意识弱或措施不到位,38.84%则反映研学课程不丰富,同质化严重。与2019年比较,今年反映收费虚高、行程缩水等问题的受访家长少了,但认为安全隐患突出的受访者却增多了。不难发现,今年暑假研学游安全问题不断,8月上旬北京一位16岁高中生参加沙漠探险夏令营身亡,几天后,河北一家旅游公司举办的军事夏令营被曝教员暴打3名未成年人,接连出现的安全事故无疑加大了家长对研学安全隐患的担忧。
超七成家长表示今后还会让孩子参加研学
尽管研学行业问题不断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消费信心,但随着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,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研学的重要性,参与意愿较高。结果显示,82.41%的受访家长表示研学有必要,其中认为“非常必要”的占46.99%,“比较必要”的占35.42%。交互分析发现,在认为孩子需要开阔眼界、增长见识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受访家长当中,认为研学有必要的比例超过93%。谈及今后继续参加研学的意愿,超七成受访家长明确表示未来还会让孩子参加研学。
身处研学市场,林斌也看到了“提升综合素质”的教育发展趋势,及其对研学行业的影响。他告诉研究员,从高考改革、教育“双减”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来看,目前国内教育愈发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。这个趋势会提高研学在教育里的地位,毕竟好奇心、适应力、社交素养、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都是需要在更具体的情境中、在更多的实践里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。
研究员也发现,8月31日,广东省教育厅发布《意见》,明确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发展指导、毕业升学、学校育人质量评价的依据或参考,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心健康、社会实践等,社会实践方面将重点记录学生在研学实践等活动中表现出的意识、能力和成果。如此看来,在政策的引导下,作为提升综合素质、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,研学行业未来可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六成受访家长期待研学纳入学校课后托管服务
对于家长而言,他们希望研学未来如何发展?统计结果显示,62.93%的受访家长更希望监管部门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,加强安全保障。对此,研究员注意到,广州市教育局于今年8月25日公布了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、营地名单,共有45家,同时实行“摘牌退出”机制,加强研学市场监督管理。
在今年大力推行校内课后托管服务的背景下,有61.87%的受访家长建议把研学纳入学校日常课后服务及假期托管服务体系,尤其是遇到游而不学、课程同质化严重或以研学名义进行学科培训等问题的受访者。另外,还有52.89%的受访者期待能够导正研学的公益属性,减轻家庭负担,48.17%的人则希望研学课程体系更丰富、科学、多层次。
时隔两年,南都民调中心再次调查中小学生暑假研学情况,发现中小学生参与研学的现象愈发普遍。这或许与家长对研学的认知有关,越来越多的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,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,对研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。在“双减”政策推进过程中,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入局其中,不少研学组织也看到了当中的市场需求。虽然研学火爆,但无论是家长还是研学组织,也都清楚看到当前研学市场的不规范之处,游而不学、安全隐患突出、课程同质化严重……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书记张萌今年8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研学行业如何规范化、标准化、形成有效的监督,依然是痛点。”另外,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落地,研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,也成为教培机构的转型方向之一,大量机构和人员可能会涌入研学行业,因此公众也较为关心研学如何加快实现规范化、标准化。站在家长的角度,家长们希望研学组织能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,同时也希望研学能纳入校内课后托管服务中,与“双减”政策相适应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