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文旅快讯 > 正文

北京:2035年全面建成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

2024-12-13 10:50:51 新华网

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度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

12月12日,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《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(2023年—2035年)》已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印发。规划提出,到2035年,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度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。

规划提出,立足北京历史脉络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,构建“两山一湾、两区两轴、三带多片”的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空间格局。保护好太行山、燕山的地质遗迹和山水环境。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,坚持“保”字当头,整体保护老城的传统空间规划格局。整体保护三山五园地区,统筹“两轴”(中轴线及其延长线、长安街及其延长线)的保护发展。保护长城及其赋存环境,保护大运河及沿线文化遗产,保护西山永定河沿线的地质遗迹、古道、古遗址、古村落、古建筑等自然和文化遗产。

与此同时,统筹保护传承重点片区保护发展。在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以外区域形成奥林匹克中心区—元大都、莲花池—金中都、将军关—上宅遗址等十四处特色鲜明、错位互补的集中保护传承重点片区,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城市历史文化整体保护格局。联动片区打造文化主题线路,依托重点片区开展多元文化活动,促进沿线村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产业发展。

规划指出,切实加强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,坚持以保留保护为主、留改拆并举,老街区、老居住区、老镇、老村、老厂区等更新改造前,预先进行历史文化价值评估,及时认定、公布保护对象,落实保护措施。在城市更新中严禁大拆大建、拆真建假、以假乱真,不大规模、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。新建改建项目应延续传统肌理,展现城市特色。

规划明确,加大城乡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力度,促进历史文化的创新弘扬,建设一批具有中华文化标识的重大文化主题线路,扩大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。

版权声明: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,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,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,侵权必究。
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,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,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,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,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,邮箱:news@lvjie.co
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
更多 品牌活动
更多 文旅高层说
更多 文旅大咖说
更多 评论员专栏
  • 余良兵

   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。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,曾先后负责投资、战略、运营管理、在线旅游、...

  • 吴志才

   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,博导,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,广东省乡村振...

  • 赵晋良

   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,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,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。

  • 王笑宇

   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,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,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,旅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