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目的地 > 正文

四川“大灌区”文旅发展联盟在都江堰正式成立

2020-08-18 12:16:48 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

“大灌区”文旅发展联盟重点打造水利文化体验、现代农业体验、田园度假、天府文创、康体养生等五大旅游产品。

8月17日消息,日前,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,四川省水利厅、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指导,成都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承办的“大灌区”文旅发展联盟成立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都江堰市成功举办。

据悉,“大灌区”是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确定推动建设的“十大”文旅品牌之一。“大灌区”文旅发展联盟主要依托都江堰和东风堰灌区文旅资源,以水利文化、农耕文化为核心,以灌区范围内的自然山水、田园林盘、精品景区、特色城镇、美丽乡村、民俗风情等为支撑,重点打造水利文化体验、现代农业体验、田园度假、天府文创、康体养生等五大旅游产品和水利科普、水上休闲、农业观光、川西林盘、古镇旅游、乡村美食、文创体验、山地养生、体育运动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等多种旅游业态。

“大灌区”联盟成立仪式上,主办方还发布了《“大灌区”文旅品牌发展愿景》和一批精品旅游线路、一系列景区优惠政策,共同拉开了联盟正式运转序幕。“大灌区”文旅发展联盟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:

一是以灌区水系为经、以水文为魂,覆盖区域广泛,资源优势突出。大灌区水系建设到哪里、水文化润泽到哪里,“大灌区”联盟就延伸到哪里。现联盟已覆盖都江堰和东风堰两大灌区流经的全部8个市37个县市区,区域内文旅资源十分丰富,共有世界灌溉遗产2个,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2个,国家湿地公园3个,国家水利风景区5个,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,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,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,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8个,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1个,A级旅游景区133个。

二是统筹规划,统一行动,共同描绘发展蓝图。在“大灌区”范围内各级文旅部门的支持配合下,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资源调查,以水利文化、农耕文化为核心,编制完成了《大灌区文旅品牌建设方案》,规划出了“一圈一带两区”的“大灌区”文化旅游发展格局,确立了“水润天府、诗画田园”的文旅品牌定位,提出了“传承水利文化、展示农耕文明、彰显天府文化的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”的共同建设目标。

三是以资源为纽带,以项目为抓手,推动联盟实质性协同发展。成立仪式上,省旅行社协会发布了“大灌区”8条精品旅游线路及景区优惠政策,旅游景区代表和四川田园文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开通“大灌区”景区直通车的合作框架协议,联盟景区直通车通达成都欢乐谷、大邑安仁古镇、仁寿黑龙滩、大英中国死海、蒲江石象湖、安岳圆觉洞等15个知名景区,真正实现了由名义上的联盟到实质性的联动。四川幽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进行了“李冰治水连环画”项目签约,都江堰精华灌区与西南交通大学——米兰理工大学世界遗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了“都江堰市世界遗产国际硏究中心工作站”项目签约,推动了联盟实质性协同发展的起航。

四是创新制度设计,以活动为载体,与地方节庆、民俗文化相结合,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。在联盟章程中,创新制度设计,由轮值理事单位负责组织举办轮值年度联盟重大文旅活动,由轮值副秘书长担任活动组组长,负责轮值年度联盟重大活动的策划、筹备和实施,力争实现联盟活动一年一主场、一年一主题、一年一主节。今年联盟成立仪式,全体嘉宾和联盟成员观摩并参与了都江堰民俗文化活动“李冰诞辰纪念——百县献礼”,就推动联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。

版权声明: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,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,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,侵权必究。
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,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,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,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,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,邮箱:news@lvjie.com.cn
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
更多 品牌活动
更多 文旅高层说
更多 文旅大咖说
更多 评论员专栏
  • 余良兵

   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。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,曾先后负责投资、战略、运营管理、在线旅游、...

  • 吴志才

   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,博导,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,广东省乡村振...

  • 赵晋良

   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,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,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。

  • 王笑宇

   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,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,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,旅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