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目的地 > 正文

中国旅游研究院:“五一”旅游市场超预期增长 自驾游比例创新高

2020-05-06 16:33:47 中国旅游研究院

中国旅游研究院负责同志解读2020年劳动节假期旅游市场数据和相关信息。

5月5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0年劳动节假期旅游市场数据和相关信息,中国旅游研究院负责同志在京接受了媒体采访,并就相关数据进行了解读。

【问】文化和旅游部昨日发布劳动节假期五天的旅游市场数据,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.15亿人次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.6亿元。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?

【答】这是一组令人满意的数据。今年的劳动节假期是过去12年来首个五天连休假,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首个小长假,城乡居民旅游度假和文化休闲意愿高,消费能力稳步提升。五天时间接待国内游客1.15亿人次,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约53.5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.6亿元,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约36.7%。这意味着旅游业防控型复工取得了新进展,旅游市场和消费信心正在稳步恢复。在此期间,没有因为旅游活动而发生疫情传播和扩散,没有发生旅游安全事故,没有涉旅负面舆情,旅游市场总体表现为安全、平稳、有序、绿色、文明。对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第一个长假,旅游市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来之不易啊!

【问】游客主要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呢?

【答】以省域为监测尺度,排名前十位的客源地是:1、广东,2、山东,3、四川,4,河南,5、江苏,6、河北,7、湖南,8、安徽,9、陕西,10、浙江。排名前十位的目的地分别是1、广东,2、江苏,3、四川,4、山东,5、河北、6、河南、7、湖南,8、陕西,9、安徽、10、新疆。

【问】我们注意到中国旅游研究院(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)一直致力于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的调研研究,前天还通过中国旅游大数据服务号专门发了调查问卷,有哪些新的发现吗?

【答】相对于宏观的市场数据,我们更关注微观的消费数据,这对于政策靶向性和监管精细化更有参考价值。我们与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、银联商务、深大智能等机构的联合研究表明:劳动节假期期间,游客平均出游时间超过40小时,出游距离为136公里,其中本地游客平均出游距离40.5公里,游客在目的地的平均游憩半径为16.7公里,较2020年春节长假平均值提高了50.1%。游客总体满意度84.8,处于“满意”水平。这说明旅游市场活力在逐渐恢复,旅游消费信心在积聚。

【问】关于旅游消费特征,希望能听到更多的解释。

【答】旅游市场超预期增长,消费信心稳步回升,表明国内旅游正在进入全面恢复的新阶段。铁路每日发送旅客500万人次,较清明节假期日均发送旅客量增长32%。民航旅客运输量日均63.2万人次,较清明节假期日均运输量增长56%。OTA票务网数据显示,主要热门旅游城市假日后两天返程机票多在700元左右,较清明假期400元上下的价格上浮明显。由于跨省旅游业务尚未恢复,旅游市场以自驾游、周边游、本地休闲游为主。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,劳动节期间选择自驾出游的游客比例达到64.1%,创历史新高。

【问】疫情期间旅游安全吗?旅游消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风尚?

【答】预约、分餐、适度、健康、绿色已成文明旅游新风尚,亲子、家庭、文化、品质成为广大游客新需求。在跨省和出入境旅游业务尚未恢复的情况下,远程旅游市场主要以探亲访友为主,更多人选择和家人一起在本地休闲、周边旅游、简约消费,重新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和日常的美好生活,增进亲情,怡养身心。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,假期期间参与文化休闲的游客比例达87.9%,56.2%的游客选择与家人一起出游。

游客高度关注用餐安全和文明用餐,59.9%的游客倾向于“为了安全卫生选择更高价格产品”,对公筷公勺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较高。品质消费更加凸显,自然环境优美、相对独立的度假型酒店产品搜索量增长200%以上,携程五星级酒店的间夜占比达到了50%。美团订单数据显示,假期期间高端酒店(不含民宿)日均订单量同比恢复89.0%,较非高端酒店高出24.3个百分点。

【问】旅游企业和供给侧有哪些新的亮点?

【答】自驾游、周边游、乡村游、本地休闲游带动了“车旅协同”、智慧旅游、数字文化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,旅游企业加速国内旅游市场战略布局和产品创新。

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游客进景区和文化场馆实行预约制,客观上加快智慧旅游在行前、游中和评价各环节的应用,扫码入园、刷脸通行、无接触服务、机器人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消费场景。调查数据显示,假期期间通过预约游览景区的游客比例达77.4%,其中74.1%的游客认为预约旅游“体验很好”。已有超过4000多家景区可在OTA上预订门票,为确保安全有序防止游客聚集,通过技术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,采取远端分流限流、近端疏导等防聚集措。

自驾旅游带动了房车租赁、露营地、公路旅行、综合服务区、汽车旅馆、维修保养、保险理赔、展览文创、影视传媒等“车旅协同”新业态,拉动了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投资。

【问】对旅游振兴有什么建议吗?

【答】旅游振兴不是要简单地回到“圈山圈水收门票,人山人海吃红利”的传统发展模式,而是要面向服务品质新需求、培育科技文创新动能,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。事实上,旅游业经此一疫,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了。我们要关注具体的市场数据,更要关注产业发展趋势,得有要全局观,不能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,更不能只讲问题和挑战,不讲对策和机遇。

当前,旅游业正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、消费需求品质提升、文化和旅游深化融合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多期叠加,我们有一百条理由为创业创新而鼓劲加油,有一百条理由不能去唱衰行业。政府、行业组织、科研院所和传媒机构要加强对旅行社、OTA、酒店、民宿、景区等旅游企业的引导,既要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,也要借疫情倒逼行业转型升级,通过数字化和智慧化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

版权声明: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,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,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,侵权必究。
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,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,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,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,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,邮箱:news@lvjie.com.cn
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
更多 品牌活动
更多 文旅高层说
更多 文旅大咖说
更多 评论员专栏
  • 余良兵

   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。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,曾先后负责投资、战略、运营管理、在线旅游、...

  • 吴志才

   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,博导,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,广东省乡村振...

  • 赵晋良

   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,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,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。

  • 王笑宇

   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,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,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,旅游...